“土特产”看似普通,实则大有乾坤,“土特产”一头连接着农村,是乡村优美丰沃生态资源的体现,另一头连接着农民,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莱西市坚持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,大力做好“土特产”这篇大文章,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、全环节增值。
立足“土”字 挖掘乡土资源优势
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,莱西市培育出了莱西大板栗、莱西大花生等种类繁多的“土特产”,培育了东大寨苹果、王家庄油桃、瓦庄大梨等一批“小而精”“特而美”的专业村和院上葡萄、马连庄甜瓜、店埠胡萝卜等专业镇,认定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81个、省乡土产业名品村56个,形成“一村带动、多村连片”的特色产业效应。
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,随着生物育种技术、先进农业设施等的应用,使得一些原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农产品得以在莱西落地生根、形成规模,菌菇、墨瑞鳕等“新土特产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“南果北种”“南鱼北养”“南菇北移”……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,让不少农产品实现了跨区种养、错季生产、周年供应。目前,莱西市设施果蔬种植面积达27万亩,设施规模养殖场共计570余家,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正在加速构建。
体现“特”字 打造特色金字招牌
发展“土特产”不能随大流,只有特色鲜明,做到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,才能真正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,以特色立足、以品质立身,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。
在莱西,说起特色小吃,夏格庄蒜香鸡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。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夏格庄蒜香鸡,有何独到之处?夏格庄蒜香鸡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蒜香风味,采用大蒜、竹叶、胡萝卜和香菜等腌制生鸡入味十二小时左右,再用优质木炭慢火烘烤一个多小时,出炉的蒜香鸡外皮焦嫩,蒜香、竹香、蔬菜香与鸡肉本身的鲜香融为一体,味道鲜美无可挑剔,一年可卖出100万只,并在加工、服务等环节为当地500余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,夏格庄蒜香鸡这个金招牌切切实实为农民换来了真金白银的高效益。
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离不开品牌强农。近年来,莱西市围绕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,紧跟农产品品牌化浪潮,构建以“莱西有礼”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、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莱西农品品牌矩阵,培育出莱西大花生等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,马连庄甜瓜、王家庄油桃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4个,店埠胡萝卜等青岛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,浩丰绿行者蔬菜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9个,官道小米等青岛市知名产品品牌24个。
做大“产”字 延伸富民产业链条
开发“土特产”多种功能、深挖农业多元价值,离不开产业融合和延链补链。
在青岛万福股份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机器有序运转,“链”上精深加工后,猪肉能有“七十二变”,冷鲜肉、圆火腿、预制菜……令人目不暇接,不仅让产业更进一步,更带动农户持续增收。这样的场景,在莱西并不鲜见。在青岛金叶食品有限公司,新鲜的果蔬,在车间经过道道工序,制成开袋即食的果蔬脆片;在青岛十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田间的老笨谷粟米经过72道工序,摇身一变成为爽滑筋道的挂面……围绕产业禀赋,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畜头肉尾”“农头工尾”的增值文章,提升全产业链经济价值总量。
打好农产品特色牌,要在“+文化”“+旅游”等上面做文章,发展生态旅游、民俗文化、休闲观光等业态,让乡土特色产业更具吸引力、竞争力。近年来,莱西市立足传统特色和农业资源优势,依托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园区,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、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元文旅共同体项目,实现产学研、农文旅深度融合,借“土特产”推动乡村产业多维度发展。2023年度共举办油桃节、桑葚节、苹果节等各类休闲农业文化节庆活动100余场,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,不断擦亮“莱西周末”品牌,农旅结合、农旅互动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从天赐地造到匠心培育,由躬耕田间到扬名中外,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发展,放眼广袤乡村,甜瓜、茶叶、胡萝卜……一个个“土特产”闯入大市场,逐渐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,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。观海新闻/青岛晚报/掌上青岛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杨敏
|